近年来,一代代天农教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将天农精神传播在课堂教学中,将天农情怀烙印在学生心灵里,将天农风采展现在祖国大地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扎根祖国大地、扎根基层一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矢志贡献力量的“思源奋进天农人”。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开设专栏,陆续报道天农教师的事迹风采,并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祝贺!
张淑荣:严谨治学 做学生的引路人
张淑荣,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天津市农业经济学会理事,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会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线教师,张淑荣老师从教27年以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本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可用人才和有用人才的理念,培养学生成为“知农、懂农、爱农”新农人。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一方面认真备课,精益求精,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新的收获;另一方面结合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新思想,将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坚定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真正做到了学生德业兼备的引路人。作为学业导师和班主任,张老师帮助每位学生在入学之初制定学业规划,并对学生学业精心指导;作为大创项目和专业赛事导师,多次获得国家、市级奖项。作为研究生导师,她精心制定学生研究方向,带领学生到农业农村一线调研,每位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实地调研20家以上农业经营主体,研究生论文数据全部来自于一手调研资料。已毕业生研究生中,有公务员、科研助理、银行从业人员、知名企业及上市公司职员等等。
潜心农业科研 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张淑荣老师一直秉承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根植农业的思想情怀,创新发展的科研态度和助农增收的工作目标,潜心农业科研,投身社会服务。张淑荣老师深知“实践出真知”和“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到农业农村一线走访调研,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架构,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解决“三农”实际问题。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多项科研成果被政府采纳,转化为引导与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的政策措施。看到研究领域中“三农”问题被逐步解决,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工作中所有的苦、累、痛汇涌到一个字:“值”。
刘洪银:心怀国之大者,做科技兴乡的筑梦人
刘洪银,人文学院教授,天津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委员,天津市科技创新智库负责人,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带头人,天津市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
矢志追逐科研理想,入选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刘洪银教授常说,人活着总要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人活得有价值、有尊严、有意义,科技工作者必须永怀科研梦想,矢志不渝地追求科研精神,以科研成果奉献社会、造福人民,这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入校门他就一门心思地扑在科研工作上,历经寒来暑往,不问春秋四季。2014年,入选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
深谋笃行民之关切,带领团队助力乡村振兴。他情系民之关切,谋思路、定规划、献良策。2018年,他带领研究团队实地调查武清区陈相庄村困难户和村企业,走访困难户和困难企业,摸清村情民意,给困难村脱贫增收提出了一系列思路建议。2020年,他作为人社部高层次专家服务团乡村振兴带头专家,赴甘肃省岷县实地调研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基地,对岷县中草药产业发展、新产品开发、农民增收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全心助力乡村振兴,以高质量咨政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咨政助力。他深知,农产品销售难、农业融资难融资贵,农民增收不易,这些问题的解决很难一蹴而就。他借助民盟渠道持续提交咨政报告,多次被全国政协采用。连续4年参加民盟天津市委会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民主监督,他提交的监督建议获天津市委和东丽区委主要领导批示,推动了问题的解决。针对农村养老负担重问题,他多年来持续研究农村医养康结合养老问题,研究成果获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一等奖和三等奖。
深耕擘画国之大者,为国家安全工作科学决策提供咨政支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1年以来,他深耕三农领域国家安全保障研究,向中央提交多篇咨政建议,数篇咨政报告被采用,为党中央科学决策提供了咨询参考。(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科技处供稿;组稿:大学生记者团 何谨帆;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 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