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理论学习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公开招聘  招生就业  国际交流  校友工作  校园文化  服务指南 
 
天农叙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天农叙事 >> 正文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 天津农学院2023年教师节系列报道(七)
2023-09-11 15:30  

近年来,一代代天农教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将天农精神传播在课堂教学中,将天农情怀烙印在学生心灵里,将天农风采展现在祖国大地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扎根祖国大地、扎根基层一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矢志贡献力量的“思源奋进天农人”。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开设专栏,陆续报道天农教师的事迹风采,并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祝贺!    

谢晓东:做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

谢晓东,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研究员,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负责人。    

专心教学,做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谢晓东研究员承担《植物生理学》、《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农学学科前沿专题讲座》《作物科学漫谈》等本科生课程,以及《作物科学研究进展》《研究生班讨论》《高级作物育种学》等研究生课程。指导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部分硕士毕业生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进行博士阶段学习,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天津市优秀硕士论文。

潜心科研,做新方向新思路的开拓者。谢晓东研究领域是作物的抗逆机理及遗传改良。开展作物气孔信号转导及气孔发育的机理研究。构建了作物气孔研究的平台,包括精密环控舱、气孔直接观测显微成像系统、气孔分析箱、光合仪、水势仪、气孔计和扫描电镜等;在国际上首次报道高通量分离小麦的高生理活性保卫细胞,用于组学分析;培育清洁转基因作物,剔除随目的基因整合到作物中的选择标记基因;人工组装抗逆新基因,显著提高植物抗逆性;开展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的鉴定和优化研究,开发转基因新方法和新路径。

投身农业,做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者。开展小麦和藜麦的抗逆遗传改良与推广示范。采用抗逆优质冬小麦材料作为亲本,开展冬小麦抗逆遗传改良;对南美引进的春小麦材料与地方材料进行组配,筛选适于本地种植的春小麦材料;引进南美和国内合作单位的藜麦材料,开展低海拔地区适种品种和突变体的筛选和发掘。对育成材料进行审定或评定,开展良种配套栽培技术究和推广示范工作。

放眼国际,做国家倡议的践行者。积极与欧美、拉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教合作。成立天津市作物抗逆的机理及遗传改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国际合作团队开展抗逆机理及分子育种联合攻关。通过农业农村部技术与资源引进948项目和科技部中拉国际合作项目,与拉美国家开展小麦和藜麦的合作研究。与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成立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参与保加利亚鲁班工坊项目和泰国神农学院项目的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教合作,推动中外人文交流。

 

王远宏:病害防治“土专家”

王远宏,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负责人,天津市高校领军人才,天津市设施农业精准管理与智能装备带头人,天津市蔬菜技术产业体系植物保护岗位专家。    

潜心钻研,研究成果硕果累累。王远宏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自己的言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他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以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投身于教学之中,形成了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他依托专业优势,紧跟时事热点,一直聚焦免疫微生物及免疫分子防病抗逆的机制研究。

研以致用,服务产业成果卓著。王远宏教授始终秉持“问题从生产中来,经过理论和技术研发,形成的科研成果再应用到产业中去”的理念,本着安全、高效、适用性广泛等要求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产品的开发,争取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他带领学生走进生产基地,对特色农业产业开展实地考察,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技术的专业性与规范性,提出合理高效的解决措施,减少了植株上病害的发生,使植株增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农业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有力的支撑农业科技产业,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响应号召,科技小院顺利落地。作为天津市武清萝卜科技小院首席专家,本着“零距离科技对接、零门槛普惠服务、零时差指导解决、零费用培训推广”鲜明的小院特色,王远宏教授派出研究生驻扎一线,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服务农村农户,争取早日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的目标。该举措在天津武清区推动了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新模式,也积极展现了科技工作者在乡村振兴路上的责任与担当,而且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提供人才资源,注入了新的青春力量。(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科技处供稿;组稿:大学生记者团 邢维雯;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 袁云)

关闭窗口
 
 
OA系统      邮件系统      期刊检索
图书馆      VPN系统      廉韵津沽
信访举报专区      校长信箱
信息采集
信息公开网
教务管理系统      大创项目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      采购管理系统
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化学品管理平台
科研管理系统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财务综合服务平台
 

天津农学院版权所有 © 2004--2024  津ICP备14005838号-2  津教备0110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