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代代天农教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将天农精神传播在课堂教学中,将天农情怀烙印在学生心灵里,将天农风采展现在祖国大地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扎根祖国大地、扎根基层一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矢志贡献力量的“思源奋进天农人”。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开设专栏,陆续报道天农教师的事迹风采,并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祝贺!
张军:立德树人,言传身教
张军,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正高级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立德树人,关爱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军老师不断专研,增强知识积累、创新授课模式、改变授课思路、拓展授课渠道。紧密围绕学校、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将所讲授科目《果酒酿造技术》打造为高效互动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他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及生活动态,用心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心声,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深化“三农”情怀教育,树立远大目标,厚植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赤子情怀。他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食品研究与开发创新创意大赛、“萌番姬杯”国际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及京津冀大学生食品创新创意大赛等实践类竞赛,获得了优异成绩,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赛、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发掘自身潜能。在科研方面,教育学生严谨求实,悉心指导学生撰写专业相关专利及论文,引导学生以批判性思维学习、科研,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
爱岗敬业,扎身乡村振兴事业。张军老师积极开展东西部协作、科技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帮扶项目《新疆产地特色石榴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面临的难题。在项目实施期间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场所、科研平台、研发课题和经费资助等各类支撑与支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中,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科研内容转化为农民实际创收,项目指导培训石榴种植科技示范户104户,实现产值2400万元,让“石榴果”变身农民的“致富果”。学习强国平台对该事迹进行了报道;此外,与青海省黄南州开展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进行黄果梨酒系列产品开发,与天津食品集团对接,协助开展发酵和工艺配方的调试和加工、销售。张军老师认为:“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首先要培养他们躬行实践、发现问题的本领,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实施中,张军老师指导学生增强科研动手能力,挖掘学生创新发展潜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发现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王育欣:扎根基层,研学敬业,服务社会
王育欣,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负责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特种油气藏》编委,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天津市农业科技特派员。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致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王育欣同志长期致力于新能源发电控制领域,结合负责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专业建设,致力于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论证、完善工作,2020年我校首批招生。他发挥其自身在新能源发电控制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经验和优势,开展了能源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相关领域研究,主持课题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
教书育人,身体力行,培养人才独具匠心。王育欣教授在招生宣传和毕业年级学生对接社会工作中,时刻铭记“天农靠我发展,我靠天农生存”理念,招生宣传上出谋划策,身体力行,让每一名高中毕业生满怀对农业信息化充满渴望的心情走进天农。指导毕业年级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积极联系相关单位调研企业、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充分运用大学里的“最后一公里”提升自身综合实践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及时修订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实践、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综合实践方案设计,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推荐多名优秀学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他用爱引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追逐梦想。
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科研工作持续发力。王育欣教授科研工作中勇于创新,待人诚恳,赢得团队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从教以来,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出版著作5部,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16项;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科技处供稿;组稿:大学生记者团 邢维雯;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 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