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代代天农教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将天农精神传播在课堂教学中,将天农情怀烙印在学生心灵里,将天农风采展现在祖国大地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扎根祖国大地、扎根基层一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矢志贡献力量的“思源奋进天农人”。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开设专栏,陆续报道天农教师的事迹风采,并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祝贺!
刘学军:积极探索,创新突破,再攀高峰
刘学军,研究员,从事水稻育种事业三十余年,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天津市水稻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天津市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杰出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潜心研究三十余载,披荆斩棘。刘学军研究员团队水稻育种工作开始于90年代初,团队组建伊始就迎难而上,选择将三系杂交粳稻育种作为主攻方向。团队以研究BT型不育系的混杂退化作为突破口,针对产量优势不强、米质不优等杂交粳稻育种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长达8年的科研攻关。经过南繁北育,于2001年育成了华北稻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3优18,并获得2005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继3优18之后,团队育成的10优18、5优360、金粳优11号等也成为黄淮稻区、中早粳晚熟稻区主栽杂交粳稻品种,完成的成果“杂交粳稻种质创新及应用”获2015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积极探索创新突破,再攀高峰。刘学军研究员团队形成了研发一批、应用一批、储备一批的优质小站稻品种创新新格局,为小站稻振兴提供充足的、多样性的品种储备。育成的优质食味小站稻品种津稻9618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金稻919荣获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一等奖。杂交粳稻种质创新及应用成果经谢华安院士和陈温福院士领衔的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育成的非转基因抗除草剂常规粳稻金粳818、津稻565、津稻372等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金粳818是当前黄淮稻区主栽品种,引领全国直播稻育种方向。直面水稻生产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耐极端低温和高温、耐储存、高异交率、优质食味等重大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调控机制研究。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硕果累累。刘学军研究员承担国家及天津市项目5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3项(均为第一完成人)。育成国审品种35个,市审品种15个,适宜种植区域覆盖京津唐稻区、黄淮稻区、江淮稻区、东北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等我国主要水稻产区。育成品种累计种植7000万亩,增产稻谷17.5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5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小站稻振兴做出重大贡献。
张学炜:发扬“三牛精神”,助力奶业振兴
张学炜,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教授,37年来,他专注于乳牛学与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领域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先后获评天津市首届优秀青年人才、天津农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坚守初心,扎根学校,做春风化雨,孜孜不倦培育农业专门人才的“老黄牛”。从教37年来,张学炜教授坚守初心,扎根学校,甘做培育农业专门人才的“老黄牛”。建校之初,他协助王福兆老先生,撰写《乳牛学》教材,在一年多时间里爬格子誊写书稿超过50万字,于1988年8月由国家科技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他先后参与或主编出版了20余部专业著作,其中包括9部高校教材,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教学内容。他开拓性地讲授《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大纲和教案。他积极开辟校外实践基地,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参与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他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工作20年,和学生亦师亦友,得到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不断深造,不停探索,做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紧跟国际奶业前沿的“拓荒牛”。在科研领域,张学炜教授勇于攀登,敢于担当,不断创新,甘做紧跟国际奶业前沿的“拓荒牛”。他较早地将高产奶牛散栏阶段饲养技术和室外犊牛栏养早期断奶技术引入天津,大幅度提高了奶牛的单产水平和犊牛繁殖成活率;他在国内较早开展奶牛专家决策系统和奶牛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把计算机技术普及到奶牛养殖行业和企业,显著提高了奶牛场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他在国内率先创造了奶牛“床舍一体化”模式,并将牛粪制作成牛床垫料,大幅度提高了奶牛福利,减少了奶牛疾病,为奶牛健康养殖,节本增效和绿色发展创出新路。
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做为民服务,推动地区奶业振兴的“孺子牛”。张学炜教授长期奔波于天津市奶牛场,活动于实验室和牛棚之间,甘愿做一头振兴奶业的“孺子牛”。作为天津市骨干科技特派员和天津市现代奶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他长期参与奶业技术培训和行业项目决策咨询等工作。他针对我市奶业区域布局、畜牧业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许多建议;对我市及周边规模化奶牛场标准化建设、牛群改良、精准饲养、科学管理和健康养殖做出积极贡献。助力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实现泌乳牛平均单产超过12吨、天津市武清区个体奶业实现泌乳牛平均单产超过10吨,使天津奶业整体跻身全国领先行列。2017年以来,他多次应邀赴西藏、新疆、甘肃、青海、陕西进行奶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为推动中西部奶业合作,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科技处供稿;组稿:大学生记者团 王列国;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 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