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代代天农教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将天农精神传播在课堂教学中,将天农情怀烙印在学生心灵里,将天农风采展现在祖国大地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扎根祖国大地、扎根基层一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矢志贡献力量的“思源奋进天农人”。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开设专栏,陆续报道天农教师的事迹风采,并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祝贺!
郭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郭宏,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教授,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天津市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负责人,天津市动物科学市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期致力于我国畜牧业种业(肉牛、肉驴和特色动物)及其产业化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潜心走好从肉牛种业到肉牛养殖产业的科研之路。从事科研工作以来,郭宏教授深刻认识到种业是增强我国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适逢2008年国家开始启动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高产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郭宏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带领团队参加了这一国家战略性项目。12年来,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他带领团队奋战在科研一线。最终和内蒙古大学合作成功培育出基因编辑MSTN的“双肌牛”鲁西黄牛、蒙古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三个品系,“双肌牛”的产肉量平均提高25-30 %,并且从分子水平解释了“双肌牛”促进肌肉发育的机制,2020年经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同行国际领先水平。这一品种的研制为国家肉牛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为解决肉牛种业“卡脖子”的问题贡献了力量。为了尽快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他带领团队成员利用多组学探究肉牛肌肉生长发育的机制,在肉牛生物育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研究成果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多伦县、正蓝旗和乌审旗、天津、河北、山西等多个省市推广。
从“津”到“蒙”一条龙指导和服务肉驴企业。郭宏教授在潜心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自己的研究成果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从2008年开始,天津龙天牧业养殖有限公司搞特色化产业—肉驴养殖,郭宏教授作为公司的技术指导专家,历时十年,不辞辛苦,不计报酬,经常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从品种培育到健康养殖全方位服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肉驴规模化养殖的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了一整套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肉驴养殖的技术规程和规范,选育的品种肉驴生产性能大幅度提升,为全国肉驴规模化养殖生产提供了范本。面对内蒙古御驴牧业有限公司起初养殖肉驴死亡率较高的困境,郭宏教授带领团队立即进驻企业,从企业人员培训、企业技术管理到肉驴品种培育和健康养殖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并把天津龙天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的种驴引进到企业,几年的服务使企业养殖规模达万头之多,企业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的优秀企业、扶贫标兵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企业也先后在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和奈曼旗建成了三个养殖场,每年销售肉驴3000余头。
周文礼:驰而不息,善作善成
周文礼,水产学院教授,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学科领军人才,天津市中青年骨干人才。
躬耕不辍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从教31年,周文礼教授以“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基本原则,以“教学-教学生学”作为基本遵循。形成并坚持“课堂五段制”,融合“头脑风暴”“创意无限”等手段和实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他积极拓展渠道,创造机会让学生在高水平平台展示自己,学生考研率逐年提升,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培养的一大批学生作为引进人才在中科院、水科院、自然资源部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水平院所任教、任职,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人才。
跨界融合的外行水产求索者。入职水产学科伊始,周文礼面临着“完全不懂水产、完全没有做过技术应用”两大窘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在前辈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跑遍天津市所有涉农区县基地,向一线要答案。结合自己环境和浮游生物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微藻和浮游动物培养的技能,提出了环境-浮游生物-水产经济动物间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主线,以及水产生物饵料培养技术的应用研究主线。通过多年学习和不断积累,在渔业生态系统中营养盐和有害物质上下行效应,浮游生物相互作用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成功将群感效应理论引入水产领域藻菌关系的研究,发现了AHLs调节微生物致病性和微藻生物学功能方面的作用和调控机制,为后续类似工作开辟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径。
不忘初心的服务社会践行者。周文礼教授积极投身校企、校院、校地合作,推动校企共建天津市科研平台3个;与中科院等共建人才培养和产业基地14个。扶持科技小巨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训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扶贫,覆盖天津市全域、甘肃省永登县、山东、广西等10多个省市,通过送技术、送苗种、送设备等服务,提升帮扶对象脱贫致富的能力。为当地百姓就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资源支持。
坚定不移的团队建设倡导者。作为渔业环境生态团队带头人,把个体优势发展为群体优势,在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中为学校贡献智慧和力量。团队成员实行“三维一体制”。从管理、研究内容(方向)、基础应用转化三个维度,团队成员在研究内容上拥有各自核心竞争力。镶嵌组合式团队构建模式,让每个人发挥自己最优势的方面。团队成立以来,3人到国外高等学府学习1年以上,2人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2人入选天津市131层次人才计划,所有成员均获得天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科技处供稿;组稿:大学生记者团 赛依旦·赛福丁;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 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