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代代天农教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将天农精神传播在课堂教学中,将天农情怀烙印在学生心灵里,将天农风采展现在祖国大地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扎根祖国大地、扎根基层一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矢志贡献力量的“思源奋进天农人”。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开设专栏,陆续报道天农教师的事迹风采,并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祝贺!
黄亮:坚守教育初心,助力乡村振兴
黄亮,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国家科技帮扶特派员,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
黄亮老师从事食用菌方面的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工作,尤其在我市困难村的帮扶工作中,作为核心成员协助帮扶团队依托食用菌产业的技术示范及观摩、现场指导帮助多个困难村脱贫,为困难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150余个。2018年,黄亮老师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在天津市香菇及白灵菇主产地蓟州区开展技术帮扶,累计开展技术培训300人次。在产业升级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工作中,他赴甘肃地区开展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他积极开展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作为首要选育者筛选到白灵菇TN01菌株,并于2018年通过天津市首个食用菌品种登记,目前在天津市年推广50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为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黄亮老师致力于指导学生完成论文研究和试验工作。他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他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学生们在研究工作中感到安心和自信,他被戏称为“最没有架子的老师”。他鼓励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主持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这为学生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毕业后均收获了满意的工作。
夏苏东:耕海牧渔,知行合一,践行服务“三农”使命
夏苏东,水产学院副研究员,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高校 “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人选。荣获第十五届天津青年科技奖提名奖。
深入一线,潜心种业,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夏苏东老师研究团队长期深入一线,紧密结合水产养殖过程中关键技术难题,从水产经济动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和高效配合饲料研发等方面开展研究与生产实践。在高价值水产品种培育与增养殖方面,在天津地区突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松江鲈繁育与养殖关键技术,构建了松江鲈工厂化繁育和养殖技术模式,实现年繁育松江鲈幼鱼120万尾、养殖成鱼50万尾的规模,天津地区增殖放流松江鲈200余万尾,占全国放流数量的80%以上,恢复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成功进行豹纹鳃棘鲈、斑石鲷、斜带髭鲷、海马等优质养殖品种引进、养殖、繁育和推广工作。在水产动物生态高效配合饲料研发方面,进行刺参、凡纳滨对虾、石斑鱼等品种,高效配合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获得良好的效果,助力天津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
教其心,育其身,做学生的引路人。夏苏东老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把读书、做事、做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导学生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立足“三农”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他要求学生坚持上好每一门课程,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与人为善,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认真态度;他鼓励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做到身心健康。水产养殖是实践性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关键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他鼓励并带领同学们深入实践一线水产育苗场、养殖企业,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融会贯通,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科技处供稿;组稿:大学生记者团 邢维雯;编辑:黄宝霞;审校:田健 赵斌 袁云)